狄拉克乐了:“奇妙的比喻。”
而李谕这段时间顺便和玻尔、因斯坦等几位大神又通电聊了聊对海森堡和德布罗意两人论文的看法。
海森堡正作为访问学者与玻尔一同散步,这是两人持续几十年的习惯。
此时的欧洲各国,基本都认为不会再发生战争,因为他们貌似达成了一共识:战争不再是解决争端的手段。
“好像是的,”狄拉克说,“大家唯一兴的是,《洛迦诺公约》签订后,和平将持续
去,学校因此放了三天假。”
李谕心中笑:这粒
大后,
大神您可就不会这么期待了!
海森堡与玻尔的关系同卢瑟福与卡察有
相近,都是亦师亦友、
同父
,而且此后都
不同的敌对阵营,很有戏剧
。
这个成果比狄拉克快了两个月。
嗯,听着就很假。
本章尚未读完,请击
一页继续阅读---->>>
国意大利!
原弹说起来
复杂,如果梳理一些
心
容就是
裂变:用一个
中
轰击铀235,铀235会裂变成两个较小的
中
能量;裂变产生的中
继续轰击别的铀235,形成链式反应。
彼时的海森堡是德国铀俱乐领
人,帮助小胡
研究原
弹。
在这篇文章中,狄拉克计算了pq-qp到底等于什么。
“难怪大家越来越喜上您的课。”狄拉克说。
——
李谕说:“同理还有,要是有个女学生白天上课,晚上去夜店陪酒,大家肯定觉得不行;但如果是一个夜店陪酒女,白天持上课,那真是太励志了。所以次序有时候真的很重要。”
因斯坦对海森堡的论文还
期待的,在给李谕的回电中说:“海森堡播
了一大粒量
!”
“基本方程”这个字普通论文不敢
用,何况定语直接就是一个“量
力学”。
丹麦,哥本哈。
能听狄拉克说这么多话已经很不容易,他告辞后,继续前往图书室。
狄拉克也觉得有必要。
李谕说:“估计是政治上没什么好谈的了。”
狄拉克说:“最近听卡察和布莱克特谈论政治话题比较少了,大家好像都有事可
。”
忙乎接近一周,狄拉克拿了第一篇论文,名字非常有野心:《量
力学的基本方程》。
玻恩委派的那名学生约尔丹,早已得到了pq-qp的数学结果,只是还不知理意义。
换句话说,狄拉克的这篇论文有可能无法发表。
在信中,海森堡非常兴狄拉克对其论文的
探讨,但接
来的
容让狄拉克心中一沉:“事实上,我们这里在早些时候有人已经发现你工作成果的一
分,我希望你不要被这个事实所困扰。”
“我可不敢在课堂上这么说。”李谕笑。
李谕看后,即便知结果,还是建议
:“最好寄给海森堡本人看一看。”
两人最后的那次散步,是理学史上非常着名的一大悬案。
狄拉克多少有些失望,幸亏他只是小试刀,阀门打开后,后续还有源源不断的成果。
可以在祈祷的时候烟。牧师对他说,不可以!但如果你是在
烟的时候祈祷,肯定没有问题。”
那个什么《洛迦诺公约》,是一个由法国、德国和比利时之间签署的互不侵犯条约,国意大利和英国还
了担保。
1941年,德国已经攻占丹麦,海森堡来到哥本哈看望玻尔。
与德国的通信很快,没多久狄拉克就收到了海森堡洋溢的回信。